专业设置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

发布日期:2019-09-05 12:04:00 点击量:

一、专业简介

兰州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化学化工学院按化学类招生,入学一年后,学生根据兴趣进行专业分流,在各专业进一步学习,并在四年级进入不同的研究方向做毕业论文(设计)。学院2011年开始功能材料专业招生,该专业为工学4年制本科,自2021年起改在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料类专业招生

功能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等高技术领域以及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已构成新材料研发的核心领域,对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换代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功能材料专业以国家加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要为导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环境保护等高技术领域以及航空航天、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研发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培养满足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专业培养定位与目标

功能材料专业适应国家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具有坚实的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功能材料领域内获得基本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国际视野、自我获取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研究,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研发,生产技术开发和过程控制,材料应用等功能材料领域的科技工作。也可承担功能材料领域的教学、科技管理和经营工作等。

三、素质与能力要求

(一)思想道德和人文、心理素质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与文明礼仪教育。

2.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3.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业务方面

1.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

2.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现代化学与材料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初步的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3.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较熟练的程序编制和应用软件能力。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初步听、说、读、写能力。

5.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合成、加工及表征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实验技能,具有初步的功能材料设计、合成(制备)、应用以及材料性能表征、评价能力,成为功能材料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6.了解功能材料的科学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及其发展状况。

7.具有较强的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展知识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能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信息高速公路技术获取、传递新知识与信息。

8.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实施的综合能力。

(三)体育方面

1.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四、学制、学分及授予学位

(一)学制

4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但累计修业时间不超过6年。

(二)学分

162学分。

(三)学位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体系结构

类型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课

公共课

34

30.9%

专业大类基础课程

16

专业课

专业核心课程

58.5

42.3%

专业限选

10

选修课

专业大类选修

7

14.2%

全校任选课

6

通识课程

10

第二课堂成绩单

第二课堂成绩单

7

4.3%

实习实践、毕业设计

(论文)

集中实践环节

7.5

8.3%

毕业设计(论文)

6

六、学时学分分配

(一)公共课

1.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类、外语类和军体类课程,由学校统一开设,所有专业学生均须修读。共计34个学分。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思想

政治类

130906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3

1

130906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3

2

130906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3

3

130906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

4

4

1309064

1309065

1309066

1309067

形势与政策

1

1

1-4

外语类

1037276

1037277

1037278

1037279

大学英语

3

12

1-4

军体类

5051001

5051002

5051003

5051004

体育

2

4

1-4

5605001

5605002

军事理论课

1

4

1

2.专业大类基础课

理学、农学专业大类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专业。

为突出大类培养、强化学科交叉,专业大类基础课旨在奠定学生本专业或跨专业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之深厚基础,为学生本专业或跨专业的深入学习、自主选择提供专业交叉融合和学业进阶的路径。

专业大类基础课由该课程的相关学院负责,面向理学、农学专业大类的学生统一开设。专业大类基础课须修读不少于16个学分,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必选的专业大类基础课。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专业大类基础课

1405801(1)

1405801(2)

职业生涯规划

2

2

12

1401202B(1)

1401202B(2)

高等数学

4

8

12

1402001B(1)

1402001B(2)

普通物理

3

6

23

(二)专业课

专业课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专业限选课。

1.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是本专业学生掌握和提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修课程。专业核心课共计17门,须修读58.5个学分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专业核心课

1405101(1)

无机化学(1/2

4

4

1

1405101(2)

无机化学(2/2

2

2

2

1405301

分析化学(一)

3

3

1

1405201(1)

有机化学(1/2

4

4

2

1405201(2)

有机化学(2/2

2

2

3

1405401C(1)

物理化学(1/2

3

3

3

1405401C(2)

物理化学(2/2

2

2

4

140550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

3

4

1402601

材料科学基础

4

4

4

1402602

机械制图基础

2

2

5

1402603

固体化学

4

4

5

2405101

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实验

8

4

1

2405301

基础化学实验I—分析化学实验

8

3.5

2

2405201

基础化学实验I—有机化学实验

8

3.5

3

2405401B(1)

2405401B(2)

基础化学实验II—物理化学实验

6.5

3

45

2405302B

基础化学实验II—仪器分析实验

4

1

6

2405701A

基础化学实验II—化工基础实验

4

1.5

5

2402602

材料科学实验

6

3

6

2402001B(1)

2402001B(2)

2402001B(3)

普通物理实验

4

3

34

2405501

功能材料实验

8

3

7

2.专业限选课

专业限选课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拓展专业思维,培养专业兴趣的重要课程。专业限选课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应至少修够10个学分。

专业限选课的必选课程包括4门课,共计10个学分。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专业限选

课程

1402604

X-射线衍射与电子显微学

3

3

5

1405507

功能材料表征原理及方法

2

2

6

1405508A

功能高分子材料

3

3

6

1405601

化学信息学

2

2

3

(三)选修课

选修课由专业大类选修课、全校任选课和通识课程组成。

1.专业大类选修课

理学、农学专业大类(含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等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为理学、农学专业大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创造多种能力与素质提升的学习路径,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主旨。

专业大类中各专业开设的选修课供专业大类内部学生选修。

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材料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大类选修课程共计21门,以供本专业学生或其他专业大类的学生修读。其中《近代化学前沿》为必选课程,另须至少在标记“*”的课程中选修4门、其余课程中选修2门,至少选修7个学分。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专业大类

选修


全校《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6


2405802

化学前沿讲座

1

1

56

1401221B

线性代数*

3

3

3

1405106

稀土材料*

2

2

5

1402605

材料制备技术*

2

2

5

1402606

磁性材料*

2

2

6

1402607

固体发光材料*

2

2

6

1405510

聚合物加工与成型*

2

2

6

1405303

仪器分析*

2

2

5

1405701

化学工程基础*

3

3

5

1405511

功能有机材料*

2

2

6

1405512

生物医用材料*

2

2

6

1405451B

结构化学

2

2

5

1405513

涂装与粘合材料

2

2

6

1405803

专业英语

2

2

4

1405210

纳米化学

2

2

6

1405514

电子化学品

2

2

6

1405404

新能源材料

2

2

6

1405515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2

2

5

1405516

航空航天材料

2

2

6

1405517

环境材料导论

2

2

6

2.全校任选课

全校任选课由全校所有专业(本专业除外)所开设的专业课(含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构成。本专业学生须修读不少于6个学分的全校任选课。

3.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由五个类别主题的相关课程组成,以促进学生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达成学生品德高尚、理想远大、人文底蕴深厚、科学与艺术素养提升、具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五个主题包括:(1)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2)科学精神与生命关怀;(3)社会科学与现代社会;(4)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5)思维训练与科研方法。

通识课程必须从非学生所在院系开设课程中选修贴合以上五个类别主题的课程,且每个类别的课程修读不少于2个学分。如果选修的全校任选课的多余学分符合以上通识课程的基本要求,可以认定为通识课程学分。

本专业学生须修读不少于10个学分的通识课程。

(四)第二课堂成绩单

在校期间须获得至少7个“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方可毕业。其中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各2个必修学分,思想成长1个必修学分;创新创业、志愿公益、文体活动各1个学分,从以上3类中选修2个学分。工作履历、技能特长据实记录。

(五)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1.集中实践环节

共计7.5学分,包括《化学安全》(0.5学分)、《金加工实习》(2学分)、《专业实习》(3学分)、《创新实验》(2学分)。《化学安全》须于第1学期完成线上学习及考试,《金加工实习》须于第4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完成为期2周的实习,《专业实习》须于第6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完成为期3周的实习,《创新实验》须于第7学期完成。

2.毕业设计(论文)

6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是科研与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一个实践环节,安排在第7-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求学生撰写有具体实际内容的工程研究的实践性论文,不得撰写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一人一题,选题大小适度、难度适中、注重实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系统进行设计与实践,从而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按照师生互选、提交开题报告、研究所答辩和优秀论文学院组织答辩等环节组织实施。每个老师指导本科学生人数进行严格规定,按照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的原则进行师生互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答辩成绩构成,确保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具体要求参照《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执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成绩为合格以上方能获得学分。

(六)双学位(辅修)专业课程

1.辅修专业

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辅修功能材料专业,除完成以下课程至少30学分外,需要在功能材料专业的专业大类选修课中至少选修12学分。其它工学专业辅修功能材料专业,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30学分,不包括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5101(1)

无机化学(1/2)

4

4

1

1405101(2)

无机化学(2/2)

2

2

2

1405301

分析化学(一)

3

3

1

1405201(1)

有机化学(1/2)

4

4

2

1405201(2)

有机化学(2/2)

2

2

3

1405401C(1)

物理化学(1/2)

3

3

3

1405401C(2)

物理化学(2/2)

2

2

4

140550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

3

4

1402601

材料科学基础

4

4

4

1402602

机械制图基础

2

2

5

1402603

固体化学

4

4

5

2.双学位

须从以下课程中修满50学分,包括6学分毕业设计(论文)。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5101(1)

无机化学(1/2)

4

4

1

1405101(2)

无机化学(2/2)

2

2

2

1405301

分析化学(一)

3

3

1

1405201(1)

有机化学(1/2)

4

4

2

1405201(2)

有机化学(2/2)

2

2

3

1405401C(1)

物理化学(1/2)

3

3

3

1405401C(2)

物理化学(2/2)

2

2

4

1405502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

3

4

1402601

材料科学基础

4

4

4

1402602

机械制图基础

2

2

5

1402603

固体化学

4

4

5

2405101

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化学实验

8

4

1

2405301

基础化学实验I—分析化学实验

8

3.5

2

2405201

基础化学实验I—有机化学实验

8

3.5

3

2405401B(1)

2405401B(2)

基础化学实验II—物理化学实验

6.5

3

45

2405701A

基础化学实验II—化工基础实验

4

1.5

5

2405999

毕业设计(论文)

/

6

78

(七)荣誉学士学位课程

选修以下2门课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可以申请荣誉学士学位:

(1) 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

(2) 以前两位成员获得省级以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或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二等奖。

类型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荣誉学士学位

1405912

无机非金属材料

3

3

7

1405907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3

3

7

(八)本硕贯通专业课程

需根据专业需求在以下课程中选修至少3门。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1405912

无机非金属材料

3

3

7

1405907

材料现代研究方法

3

3

7

1405917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3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