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化学院2013年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发布日期:2014-01-16 00:00:00 点击量:

2013年,化学化工学院与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水平科研成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在SCIE收录期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356篇,在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的同时,论文质量大幅度提升:在影响因子高于10的期刊发表论文11篇,比去年增加了83%;在化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一区期刊共计发表论文39篇,其中在化学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0篇,比去年增长67%。在药物先导化合物合成、催化反应机理、有机功能材料等领域均取得显著的成绩,相关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或材料学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涂永强院士课题组策略性地实现了生物碱(?)-8-Deoxyserratinine, (+)-Fawcettidine, (+)-Fawcettimine(?)-Lycojaponicumin C的发散性全合成研究,其中(?)-Lycojaponicumin C 为首次不对称全合成,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1373),并成为其9月份的最高点击文章,被瑞士有机化学家Erick M. CarreiraSynfact上作了专门评述。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1373.

涂永强院士课题组通过铜催化的三氟甲基化/semipinacol重排串联反应,首次实现了α-季碳-β-三氟甲基酮的高效合成,并建立了烯烃的三氟甲基化方法,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9781),并被Chin. J. Org. Chem. 作为亮点文章进行介绍。

王为教授课题组在分子筛催化甲烷与二氧化碳耦合的绿色催化反应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结果对于甲烷的活化转化和高效工业催化剂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J. Am. Chem. Soc. 2013, 135, 13567)

J. Am. Chem. Soc. 2013, 135, 13567

刘伟生教授课题组设计了柔性多齿酰腙型配体,通过硝酸根配位模板作用和高氯酸根氢键模板作用,构筑出了首例四核稀土四重螺旋超分子结构和罕见的六核稀土环状螺旋超分子结构;同时发现,NO3–能够诱导六核环状螺旋转变为四核四重螺旋。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3756)

刘伟生教授课题组合成了一种能够发出多种荧光的有机分子晶态发光材料—BAPN,晶体结构分析发现其二聚体的构建方式和构象对材料发光性能起到决定作用,通过结构和范德华力调控分子模块间的堆积形式,导致材料发光由蓝色变为黄绿色,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材料学杂志上(Adv. Mater. 2013, 42, 6112),并作为研究亮点以“Why do different crystals of a fluorogen emit light differently?”为题在美国的Noteworthy Chemistry上作了专门评述。

Adv. Mater. 2013, 42, 6112.

樊春安教授课题组利用生源合成启发的合成策略实现了(?)-Montanine(?)-Pancracine(?)-Brunsvigine(?)-Coccinine(?)-Manthidine的高效不对称多样性合成,其中 (?)-Manthidine为首次合成,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4167),被遴选为热点文章。

樊春安教授课题组基于不对称相转移催化过程,成功实现了一类新颖的“对亚甲基苯醌与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高度对映选择性的1,6-共轭加成/芳构化反应,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9229)

杨尚东教授课题组通过烯烃的双官能团化策略,实现了银催化的烯烃膦酰化/环化反应,得到了含磷氧化吲哚,是构建sp3 C-P键的首次报道,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3972)

丁勇教授课题组首次合成得到了一个全无机的、高效稳定的、具有混合价态的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水分解的分子催化剂。该工作作为内封面全文文章发表在国际一流的化学杂志上(Energy Environ. Sci. 2013, 6,1170)

知识产权领域同样收获颇丰,全年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2013年横向经费进账730万元,占总经费近三成,维持良好态势;在继续加强与金川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还积极与404核工业集团、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酒钢公司、青海华信冶炼公司、西北永新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润霖杜仲种植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江苏淮安市科技局、浙江临海市科技局等企事业单位联系,打造新的科技开发平台与基地,目前已有多个科研平台启动运行,为学院和重点实验室的健康有序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