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厅

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陈全研究员

发布日期:2021-05-21 09:30:09 点击量:

应化学化工学院、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全研究员来我校进行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 

人:陈全 研究员

报告题目:缔合高分子体系流变学

报告时间:2021年5月25日(星期 10:30

报告地点:第一化学楼3004室 

报告人简介:

陈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取得工学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继续博士后深造。求学期间在高分子流变学领域做出突出的贡献,其博士和博士后期间的工作分别被指导教授Hiroshi Watanabe和Ralph Colby作为流变学领域最高奖宾汉奖获奖报告宣讲。于2015年回国成立独立课题组,同年当选中国流变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于2016年获美国TA公司授予的Distinguished Young Rheologist Award(2-3人/年),同年入选2016年中组部QR计划青年项目;于2017年获基金委优青项目资助;于2019年入选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委员,同年获得日本流变学会奖励赏(1-2人/年)。研究集中在高分子流变学方向,共发表论文80余篇,被引用2000余次。

报告摘要

高分子流变学最具挑战性的课题就是阐明多链相互作用对于体系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而缠结和缔合作用是两类典型的多链相互作用。1953年的Rouse模型和1978年的Doi-Edward模型均巧妙地将对多链作用的考察简化为对单链行为的考察。以此为基本框架,多位学者引入多种次级松弛机制,建立了现代缠结聚合物动力学理论;缔合体系的理论模型也基本沿袭了该框架。然而,这类模型仅适用于缔合网络完全形成、动力学行为均一的体系,不适用于缔合网络没有完全形成的溶胶凝胶转变区域。我们近期的研究工作明晰了凝胶溶胶转变区域体系复杂的动力学行为的变化。通过理论推导,我们在Rubinstein-Semenov平均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从平均场区域到临界重叠区域的Ginzburg转变,建立了适用于非缠结缔合体系的可逆凝胶理论模型,并通过精确的流变学实验证实了该理论在离子键、多重氢键等多个物理缔合体系的适用性。近期,我们进一步将可逆凝胶模型推广到缠结缔合高分子体系。这一系列工作对于缔合高分子的材料开发、加工成型等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