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厅

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及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2-06-26 00:00:00 点击量:
 应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及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及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同济大学化学系王启刚教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报 告 人:王启刚  教授
    报告题目:软物质水凝胶的制备和应用
    报告时间:2012年7月3日(星期二)上午10: 30
    报告地点:兰州大学第二化学楼101报告厅

报告摘要:
    按材料属性来分,人类社会经历过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塑料时代,硅时代…… 基于功能的材料设计应该是下个时代主轴。在这方面生命系统是我们启蒙者,它们以氨基酸分子为基本单元,构造形成各类器官以及高韧性软骨等一系列软物质组织。就概念来说,软物质包括生命物质、胶体、液晶、膜、泡沫、颗粒物质等,基本特性为自组织、非线性响应、环境敏感等。水凝胶作为一种极具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的软物质材料,在宏观上呈现为果冻类物质,水被冻结其中,不可流动;在微观上拥有三维的疏松多孔的纤维结构。应用领域包括组织工程、酶载体、细胞培养、药物传输、传感材料、显示材料等。本报告主要涉及含水软物质材料的自组装制备和相关应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双亲小分子多肽水凝胶负载生物活性分子以优化其活性;2.功能聚合物交联无机纳米块制备高强弹性凝胶。

王启刚教授简介:
    王启刚,男,33岁,教授,于2011年3月进入同济大学化学系。1999年和2002年分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学士和硕士,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2005-2009年先后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2011年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基干所研究员,合作教授包括高秋明教授,Prof. Bing Xu 和Prof. Takuzo Aida。研究工作一直围绕超分子组装合成功能软物质材料展开,包括纳米粘土与Fréchet型支状高分子超分子构建高强自修复水凝胶,负载生物活性中心的短肽超分子水凝胶,和无机纳米片与生物分子的功能复合材料等。累计在Nature,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一作论文11篇 (总论文20篇),累计引用450多次, 获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2项。其中首创的以无机纳米片为主体的软物质水材料因符合当前低碳社会需求,为日本NHK电视台,美国新科学家,C&EN, Nature Chemistry等各类媒介广泛报道。

代表性论文:
1. Wang, Q. G.; Mynar, J. L.; Yoshida, M.; Okuro, K.; Kinbara, K.; Aida, T., High-Water-Content Hydrogel by Mixing Clay and Dendritic Molecular Glue, Nature,  2010, 463, 339-343.
2. Wang, Q. G.; Yang, Z. M.; Zhang, X. Q.; Xiao, X. D.; Chang, C. K.; Xu, B., A Supramolecular Hydrogel-Encapsulated Hemin as an Artificial Enzyme to Mimic Peroxidase, Angew. Chem. Int. Ed., 2007, 46, 4285-4289.
3. Wang, Q. G.; Gao, Q. M.; Shi, J. L., Enhanced Catalytic Activity of Hemoglobin in Organic Solvents by Layered Titanate Immobilization, J. Am. Chem. Soc., 2004, 126, 14346-14367.
4. Gao, Y.; Zhao, F.; Wang, Q. G.; Zhang, Y.; Xu, B., Small peptide nanofibers as the matrices of molecular hydrogels for mimicking enzymes and enhancing the activity of enzymes, Chem. Soc. Rev., 2010, 39, 3425-3433.
5. Yang, Z. M.; Ho, P. L.; Liang, G. L.; Chow, K. H.; Wang, Q. G.; Cao, Y.; Guo, Z. H.; Xu, B., Using beta-Lactamase to Trigger Supramolecular Hydrogelation, J. Am. Chem. Soc., 2007, 129, 266-167.
                                                                         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化学化工学院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