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

国内交流

欧阳刚锋教授、侯仰龙教授、栾天罡教授、王新明研究员、于京华教授和张永清副教授来我校交流

发布日期:2019-11-18 15:35:50 点击量:

应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和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山大学欧阳刚锋教授、北京大学侯仰龙教授、中山大学栾天罡教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济南大学于京华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张永清副教授于20151231日来兰州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分别作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兰州大学第二化学楼101报告厅举行。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欧阳刚锋教授作了题为“SPME探针研制与活体分析”的学术报告。固相微萃取(SPME)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国际前沿绿色采样及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材料则是发展高灵敏度、高选择性SPME技术的核心。报告中,欧阳钢锋主要介绍了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在有机金属框架材料、碳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系列SPME探针的研制、表征方面取得的进展,同时,也分享了课题组利用SPME技术对动植物活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采样分析和跟踪检测的生动实例。并与现场师生就植物活体采样部位、萃取涂层、活体定量分析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侯仰龙教授报告题目为:磁性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探索。侯仰龙教授在报告中展示了多功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与能源领域的应用探索研究。系统地介绍了其课题组发展的单分散磁性纳米材料的通用制备方法,提出了自下而上的纳米耦合磁体化学制备新策略、探索了磁性纳米颗粒在肿瘤等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应用,就磁性纳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功能化以及新能源材料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讨论。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海洋学院双聘教授栾天罡作了题为“固相萃取-质谱联用及其在环境和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系统介绍了固相萃取-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在环境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学和水产品安全、湿地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降解机理和代谢组的动态变化、环境污染物新的样品预处理及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员带来了“我国空气污染难题及其形成机制”的学术报告。报告了当前空气质量难题与成因、复合污染烟雾箱模拟、重要前体物VOC及其来源和当前大气化学面临的挑战。系统地解释了当前雾霾的成因以及相应的有效防护措施,并详细介绍了广州市国控点污染物超标情况、汽车尾气实验模拟等。

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京华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微流控纸芯片的制备与应用。报告中,详尽介绍了纸芯片上微通道的构建、3D纸芯片、纸芯片上微功能区性能改进、低成本即时检测和纸芯片细胞分析等内容,系统地介绍了其课题组在纸芯片研究方向的发展历程。最后,于教授就纸芯片的发展前景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永清副教授报告题目为:非均相过硫酸盐活化体系氧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报告系统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内容:水与废水处理研究和中低温烟气中NOx高效脱除的研究。详细介绍了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基于硫酸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基于硫酸自由基高级氧化技术以及生物过滤方法研究与应用。

百余名师生现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内容丰富,使师生们在开阔研究视野、提高研究水平和拓展科研思路方面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