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WO3/W异相结光阳极光电催化降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取得进展

发布日期:2022-04-12 18:00:50 点击量:

近日,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李灿院士团队在光电催化降解持久性水相有机污染物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在金属钨网上生长单斜-六方混合相的WO3构筑具有高效电荷分离效率的肖特基结和异相结结构,为光生电子-空穴的定向分离与传输提供了内建电场驱动力。在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双酚A降解中达到99%以上的光电催化降解效率。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环境催化领域国际权威刊物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2, 309, 12129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337322002326)

环境生态问题是兰州大学催化中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中心针对兰州乃至西部化学工业和精细化学工业面临的污染物排放问题,致力于发展光催化、光电催化消除水相难降解污染物的先进催化技术。前期发展三维纳米锥结构的TiO2阳极的光电催化技术降解永久性污染物取得初步进展, 发现纳米形貌与光电催化活性的关系(Rui Song, Haibo Chi, Qiuling Ma, Zelong Li*, Can Li* et.al, J. Am. Chem. Soc. 2021, 143, 34, 13664-13674)。

这项工作进一步在网状钨表面同时构筑肖特基结和异相结,形成表面内建电场,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同时发现网状电极可强化污染物在电极表面区域和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可极大地促进极低浓度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反应。该工作为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体系中光电极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科学思路,所发展的WO3/W基光电催化技术对降解水相污染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中有机污染这一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受到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尤其我国出台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对水相污染物规定严苛的标准特别是废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环境高毒性难降解性,传统的生物或物理化学方法很难有效消除这类污染物。因此,发有效消除此类污染物的先进技术不仅是重要的科学难题,而且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本工作结合光催化和电催化的优点,发展了光电催化(PEC)降解水相中有机污染物的先进技术。在光电催化过程中关键的科学问题是如何有效提升PEC体系的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进而构筑具有高效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的光电催化反应体系

本工作通过在金属钨网上生长单斜-六方混合相的WO3,构建了肖特基结和异相结结构形成了内建场,为电子-空穴的定向分离与传输提供了驱动力。实验发现当外部偏压方向与内建电场方向一致时,电荷的传输及分离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活性物种的产生量大幅增加。同时,网状电极有利于反应物扩散,明显增强了污染物在电极表界面和反应器内的传质。由此构筑的光电催化体系污染物降解过程展现出优异的性,对难降解污染物模型分子双酚A150 min的降解效率和矿化效率分别达99.9%60.9%,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结果,显示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图片1.png

a)光电催化降解水相中有机污染物技术bWO3/W异相结光阳极光电催化降解双酚A示意图

作者简介:

李灿院士,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任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主任及太阳能研究部主任,兰州大学教授、双聘院士,先进催化中心主任(甘肃省先进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发展了短波长手性拉曼光谱和光电超快及成像光谱技术,发展了纳米笼中的手性催化合成等研究。其中,汽油和柴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已工业化;从2001年起,致力于太阳能转化和利用科学研究,包括光催化、光电催化和电催化分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还原等人工光合成研究,以及先进太阳电池和太阳发电技术探索。2020年,领导的团队完成全球首套直接太阳能液态阳光甲醇千吨级工业示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93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3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中国杰出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999年),国际催化奖(2004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05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中国催化成就奖(2014),亚太催化成就奖(2019),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年),日本光化学奖(2017年),中国光谱成就奖(2018年),国际清洁能源创新使命领军者”奖(2019)及中法化学讲座奖2021年)等。 

李泽龙,理学博士,青年研究员。2008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141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获理学博士学位;20141月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154月至201811月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李灿院士。201811月加盟兰州大学李灿院士团队,该团队致力于新能源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及高端化学品合成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第一作者:

马秋羚,在读博士研究生。2016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2019年至今于兰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李灿院士,主要从事光电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的研究工作。

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简介

2018年李灿院士作为双聘院士加盟兰州大学后,为了促进兰州大学在物理化学和催化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兰州大学及化学化工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于20197月成立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中心立足西部能源资源特色,以催化为核心学科基础提升西部在新能源,生态环境,高端化学品合成等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践行四个面向,注重--发展,特别为西部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2020年,得到甘肃省科技厅的支持,依托先进催化中心及物理化学研究获批甘肃省先进催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先进催化中心从20197月成立至今,尽管期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中心老师及同学们克服困难,勤奋努力,锐意创新,一边建设实验室、一边开展研究工作,所部署的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初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