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论坛---能源催化前沿学术交流会

发布日期:2020-10-20 16:20:00 点击量:

10月19号,应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峰涛,李仁贵,郭鑫,刘䶮我院交流,并在新化学楼101作了学术报告

 1603873308265834.png

院长梁永民出席交流会开幕并致辞。他对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范峰涛等一行人员表示欢迎,他表示在李灿院士的支持下,学院依托物理化学学科,逐渐在形成“能源与催化”研究方向群,学科特色在逐渐凸显;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我院物理化学学科建设。他鼓励全院师生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发挥兰大化学的优势,加强化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为国家战略需求和西部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悉,本次论坛分上、下半场两场,上半场由物化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勇主持,范峰涛,李仁贵研究员分别围绕太阳能光催化表界面光生电荷成像研究太阳能光催化中的光生电荷分离及可规模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探索做了报告。下半场由邵向峰教授主持,郭鑫,刘䶮研究员分别围绕钙钛矿太阳电池稳定性研究水油界面手性催化做了报告

背景资料:

报告人简介:

1603873356278844.png 

范峰滔

范峰滔,2010年作为优秀毕业生破格申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入职化物所。2015年晋升研究员。2008,2012年两次荣获国际催化理事会“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获首届化学会催化委员会颁发的“催化新秀奖”,2013年获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2016年获聘大连化物所张大煜青年学者,2018年获聘大连化物所张大煜优秀学者、首席研究员,主要从事(光)催化剂及(光)催化反应过程的原位、动态先进成像技术的表征研究,在国际上开创了紫外拉曼高温高压条件下研究分子筛合成机理的先河;发展了空间分辨的表面光电压成像方法并在国际上最早将其应用到微纳尺度光催化材料电荷分离的成像研究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从事深海资源探测的现场光谱仪研发工作,曾在马里亚纳海沟实现7449米的紫外拉曼探测世界记录。已在国内外核心刊物Nature Energy、National Sci. Rev.、 Chem. Soc. Rev.、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发表论文80余篇,多次应邀在Faraday Discussion,高登会议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603873410893835.png 

李仁贵 研究员

李仁贵,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于厦门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2011年于日本东京大学进行访问交流;2014年在大连化物所“破格选拔优秀毕业生”计划支持下,被聘为青年人才、副研究员加入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7年起任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微纳光电材料及光催化研究组(DNL1608)课题组长;2018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2019-2020年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

从事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相关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 Natur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3 篇)、Adv. Mater.、Energy Environ. Sci.(3 篇)、Appl. Catal. B(4 篇)、ACS Catal. (2篇)、Adv. Energy Mater. (2篇)、Adv. Funct. Mater. (2篇)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论文他引 3400 余次,申请发明专利7项。先后受邀在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的法拉第讨论会议、国际光催化与光能会议、全国催化大会、全国青年催化大会等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主旨报告和邀请报告二十余次。荣获“中国催化新秀奖”(两年一次,每次 5 人)、国际催化大会“Young Scientist Prize”(四年一次,每次 20 人)、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特等奖”等。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A子课题等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与973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

 

1603873441920413.png 

郭鑫 研究员  

郭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博导。2009年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加入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获得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资助(洪堡学者)。2013年初就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助理研究员。郭鑫博士从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相关器件的研究工作,研究兴趣涉及有机电子学的多个分支领域,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及其传感器,有机太阳能电池(OPVs),有机热电材料和光分子开关等。目前,致力于新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以及有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工作。至今在Joule,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和Prog. Polym. Sci.等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1603873471222992.png 

刘䶮 研究员  

刘䶮,1998年于兰州大学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于同年7月进入美国Brandeis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奖励: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国家优青青年基金资助以及2014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手性催化的研究工作,包括手性乳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手性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新型手性有机小分子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和李灿院士联合主编了wiley 出版社2014年《Bridging Heterogeneous and Homogeneous Catalysis》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