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教育

追忆习近平知青岁月,学习总书记开拓精神——记15级基地一班学习研讨班会

发布日期:2017-10-13 00:00:00 点击量:
      为追忆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条件下的治学精神和扎实肯干的实践态度,营造良好氛围喜迎十九大,我班响应学校号召于9月28日在A408举办《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学习研讨班会。本次活动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广泛支持,大家在班会上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班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班会由新任团支书张丹阳同学支持。班会伊始,她向大家传达学校及学院关于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喜迎十九大的号召。大家在张丹阳的讲解中逐渐了解到从1969年一月到1975年,这漫长的七年之中,习主席当年下乡当知青到陕北延川文安驿梁家河村劳动的许多事迹。大家在感慨他经历生活困苦之不易时,也感触到越是在困境中,越需要有一种心明力定的胆识与魄力。
      班会中,班委们组织大家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人物访谈时提到的一些主要事件。通过当时与习主席一同下乡插队的知青,同住一个窑洞的战友,还有帮助过他的梁家河村的淳朴的乡亲们讲述,我们了解到他从一开始的各种不适应,水土不服,身上跳蚤咬出包,缺水少粮吃不好,再到上山下地知饥饱,主动向熟练的乡亲讨教手艺,后来每次都能像一位熟练的老农一天可以挣到10个工分。当选梁家河村支书后兴办铁业社,带头参与挖井等等,不胜枚举。他在插队期间事事都力求做到最好,做事说话都实实在在,做起事来很有耐心,思想也很有见地,所以村民也挺喜欢这个北京下来的知青,他也一直能融入到村民之中。
      习主席当年下乡插队,亲眼见证中国最原始最贫困的生活,亲身体验农村的艰难困苦,同时还有身处“文革”父亲被迫害,自己也被扣上各种帽子,备受歧视,饱受各种不公平的待遇。一个十五六岁的中学生,饱尝人生的酸甜苦辣后,他的精神在困境中得到了深化,自己也是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即使后来到清华上大学,自己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他仍然坚持关爱民生,从基层做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直到现在。
      如今,我们是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身上肩负祖国繁荣复兴的重担,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成长为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任重而道远,一路上会有数不清的挫折与坎坷,在前进的路上,我们需要有坚韧不拔毅力,也需要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和创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虽然,我们不可能将自己置身于当时当地的贫困饥寒之中,也可能无法透彻理解一个十五六岁的青年如何面对由父辈的政治背景带来的不公与歧视,但结合历史与书本回忆,脑海中也可以激发出与那遥远年代的共鸣。
      借助这本书回忆习主席当年的脚步,我们不是歌颂什么虚幻的运动和口号,而是要认可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仍然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意义的“男儿当自强”的精神,并将之吸纳和传承下去。